中企在非洲到底怎么了?2025年3月14日,尼日尔军政府一声令下,3名中石油高管被驱逐,价值4000万美元的尼亚美阳光国际酒店被没收,门口还贴上了封条。更夸张的是,当地工人直接冲到油田,点火烧了中石油的标识,怒气冲天。这场面,怎么看都像中企又被当成了“软柿子”捏。可这到底是中企自己的问题,还是非洲国家背后有啥猫腻?我看啊,这事儿没那么简单。
说起中企在非洲的坎坷路,洛阳钼业(简称洛钼)在刚果(金)的遭遇绝对能让人捏把汗。2021年,洛钼花13亿美元买下TFM铜钴矿,那时候跟当地政府好得跟哥们儿似的,前总统约瑟夫·卡比拉拍板同意,交易顺顺利利。可风水轮流转,新总统费利克斯·齐塞克迪一上台,立马翻脸不认人,说洛钼“暗箱操作”,侵吞国家资产,张口就要50亿美元赔偿。2022年,洛钼硬着头皮掏了5亿美元和解,以为事儿就这么过去了。谁想到,这只是个开始。
快进到2024年8月,刚果(金)又搞了个大动作。中国有色矿业集团(简称中色)在科卢韦齐的铜矿加工厂被没收,理由是“环境违规”。
这厂子一年能产5万吨铜,还给1500个当地人提供了饭碗,价值5000万美元啊!之前中色因为废水问题被罚了200万,整改也做了,可还是逃不过被清算的命。有人说,这背后有法国企业的影子,8月法国代表团刚访问完金沙萨,厂子就没了。我看这事儿,挺像“新官上任三把火”,但烧的却是中企的心。
国际矿业分析师詹姆斯·威尔逊说过:“刚果(金)的政权更替就像天气预报,说变就变,中企没点政治嗅觉,迟早吃亏。”这话听着刺耳,可真有点道理。中企是赚了钱,可这信任裂痕一开,后面的事儿还不是接二连三?
再说回中石油,2023年在尼日尔阿加德姆油田的日子也不好过。那会儿,本地工人一个月才拿50美元,外籍员工却有300美元,差距大得让人眼红。工会不干了,直接在首都尼亚美上街抗议,喊着口号不说,还把中石油的牌子一把火烧了。罢工闹了一周,项目停摆,设备被砸得稀巴烂。更糟的是,当地部落武装趁火打劫,冲进油田搞破坏,2名中国员工受伤,损失1000万美元。这事儿一出,尼日尔军政府顺势加强监管,到了2025年干脆把高管赶走。
你说这公平吗?本地工人累死累活拿那点钱,外人却舒舒服服赚大头,谁心里能平衡?我瞅着,这不光是钱的问题,更是中企跟当地人处不好关系的硬伤。2024年非洲劳工组织有份报告,说70%的中企项目都有劳资纠纷,这数字摆在这儿,谁看了不皱眉?中石油要是早点把工人当回事儿,别总想着省那点小钱,兴许就不会闹成这样。可惜,世上没后悔药啊。
要说中企的苦日子,能源项目上的亏也不是头一回了。2022年,中石油在乍得投了30亿美元建恩贾梅纳-喀麦隆输油管道,眼看着就要赚钱了,乍得政府却突然狮子大开口,把过境费从每桶0.5美元涨到2美元。中石油不服气,坚决不掏这冤枉钱,结果呢?乍得直接扣了管道沿线3座中资加油站,价值2000万美元。谈判崩了,2023年这项目就被美国埃克森美孚接手了。听着就憋屈吧?
再看尼日尔,2025年关闭中石油的管道后,经济直接崩了盘。油不出去,钱进不来,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。刚果(金)也差不多,赶走中企后钴出口量腰斩,内乱还越来越厉害。这不就是“搬石头砸自己脚”吗?可你细想想,这背后没点推手还真说不过去。法国在刚果(金)盯着资源,美国在赞比亚塞了2亿美元贷款,连尼日尔的军政府都跟西方眉来眼去。我看啊,中企在这场博弈里,就是被当成了棋盘上的卒。
洛钼的霉运还不止于此。2023年11月,它想拿下赞比亚穆富利拉铜矿,估值10亿美元。为了这单生意,洛钼下了血本,承诺给当地建医院、学校,砸了1.5亿美元进去。可结果呢?赞比亚政府一句“环保记录不佳”,就把洛钼拒之门外,矿最后被加拿大巴里克黄金公司8亿美元捡了便宜。巧的是,美国大使那几天正好跑去卢萨卡晃了一圈,带着2亿美元基建贷款的“大礼包”。这算不算“明抢”,咱心里都有数。
到了2025年3月6日,刚果(金)又给洛钼来了一记重击。5名高管被以“非法经营”为由驱逐,3000万美元的酒店被没收,连带着TFM铜钴矿还被指低报数据、欠税。想象一下,高管们被押着离开时的场面,那得多憋屈?《经济学人》2024年的报道说,西方企业在非洲矿业投资占比已经涨到45%,中企却跌到20%。这数字一摆,洛钼的处境不言而喻,资源争夺的牺牲品,跑都跑不掉。
回头看看尼日尔那场闹剧,再串起刚果(金)、乍得、赞比亚的遭遇,你会发现,这“柿子捡软的捏”还真不是空话。就像小区里老实人总被欺负,中企在非洲也老是当“冤大头”。钱投了不少,路修了,矿挖了,可到头来,高管被赶,资产被收,留下一堆糟心事儿。我气啊,可也得冷静想想,中企自己是不是也有问题?不跟当地人打好交道,不懂政治风向,光顾着埋头干活,能不吃亏吗?
可话说回来,非洲国家这么搞,短期捞了点油水,长远却是自毁前程。尼日尔经济崩盘不就是现成的例子?中企也不是没贡献,洛钼的钴、中石油的油,哪样不是给当地添了底气?可这底气被他们自己作没了,我看着都替他们着急。
中企要想不总挨打,得多长点心眼儿,签合同得硬气点,跟当地人处好关系,别老当“沉默的羊”。非洲国家呢,再这么短视下去,怕是没人敢再来投资了。时间会告诉我们,谁才是真朋友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
